2800元包邮。
规格:长176mm、宽22mm、厚3mm除自然使用磨损外,余品相完整。
现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谷山中学的前身就是民国望城县新焕乡中心学校,民国三十年即1941时任乡长刘键夫。
在民国传世品的镇尺中落款“乡长赠”的镇尺属仅见品,有准确姓名(刘键夫)准确地址(新焕乡)原刻原彩。镇尺带原填彩的少见,填红绿2种原始颜色,更是稀见,其历史意义浓重,是民国军政类刻铜文房镇尺中典型的标准器。值得珍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向为中国人所重视。而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民国是最灿烂的时期之一也是现在教育界比较推崇时期。资料显示,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乡长10块银洋,县长20银洋而国小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远远超过乡长县长。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让今人望尘莫及,汗颜不已。
没有在本网注册的朋友请(电话或短信确认13338971136)款汇签名栏账号,款汇出后请手机短信告知您详细的收货地址即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湖南长沙市望城县谷山中学:
青峰山,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红叶港绕山麓而去,靖格路穿福田而来,湘莲映红日,稻花扑鼻香。望城县第六中学就设址于此。望城县第六中学其前身为长沙县第四高级小学,创办于民国初年。湖南和平解放后,先后几易其名,1950年更名长沙县第二十七完全小学,1951年更名望城县青峰山完全小学,1956年开始设初中,1958年学校更名为望城县第五初级中学,1959年望城县并入长沙县,学校更名长沙县青峰初级中学,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校下放靖港公社管理,更名长沙县靖港公社青峰中学,1978年望城县恢复建制,学校更名望城县靖港区青峰中学,停办初中,创办高中,成为一所高级中学,1980年学校收归县办,更名望城县第六中学。她从建校到现今已风风雨雨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建校百年来,学校历经风雨沧桑,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办学道路,从低矮土房到高楼林立,从笔写蜡刻到网络管理,从传授灌输到综合素质培养,几代宗师,呕心沥血,秉承“严谨、务实、求真、创新”之师训,集六中人之智慧与力量,矢志不移履行“做精、做强六中”的兴学之路,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万千学子,或入政坛,或入商海,或为人师,尽展才华,尽显风*流。一百年来,办学人励精图治,由师生人数不足百人的小学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一流,拥有教学班35个,学生2400多人,教职工138人,基本实现网络化的高品位学校,名声享誉全市。
民国初年,长沙县第四高级小学校选址青峰山。因经费困难,学校时办时停,有时还在青峰山与靖港镇两地间搬迁。
1931年,学校有两个班、在校学生共49人,校长是彭元恺。学校规模不大,学期常用经费仅1423.6元。
1934年,长沙县行政区变更,县立第四高级小学与县立第七高级小学合并改为县立第九高级小学。原“四高”校址青峰山设分班,委任张邦杰为校长。
1940年,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手谕各县从速完成“一乡一校,一保一学”。据此,学校改名新焕乡第六保第二国民学校,1941年改为新焕乡中心国民学校。日寇侵华,学校停办,光复后又恢复办学。
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学校由长沙县人民政府接办。1950年更名为长沙县第二十七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