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相说明:无盖,口沿一绿豆大浅浅飞皮.
尺寸说明:18.2厘米左右.
彩头好,画工精,尤其令人称道的是那手精湛的蝇头小楷........
价格:8200元.
包老包退.
一、无双谱由来:
《无双谱》又名《南陵无双谱》,是一本以绘画形式为主,结合诗文来介绍历史人物的书籍,有人物肖像、生平简介文字以及作者对所绘人物的诗评。书的作者金古良,清代早期约顺治年间生人,浙江山阴人。绘者从汉代至宋1400多年间,挑选了40位广为称道的名人,如项羽、苏武、李白、司马迁等,绘成绣像并题诗文。由于这些人物事迹举世无双,故此图册称为《无双谱》。
《无双谱》刻成以来,流传甚众,民间的瓷器工艺品图案中,也经常搬用《无双谱》中的形象。每个历史人物旁有墨书题记介绍人物的姓名及小传。属于:“是谱名无双,而实具三绝,有书有画又有诗也。”其中人物肖像受明代陈洪绶画风的影响,造型生动传神;而诗评文字则以汉代乐府歌辞形式,朗朗上口。这些人物:真如无双谱原文所书:堪与那正气歌声万古扬。
二、无双谱在瓷器上的应用:
鉴于《无双谱》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景德镇的工匠们便将其搬上了瓷器。
嘉庆年间,由于国家内忧外患,内有川、楚、陕白莲教,北方的天理教的起义,外有英国不断对中国输入的鸦片,和不断爆出的吏治败坏,贪污腐败事件。而当时的八旗子弟,属于不仕不农不工不商,时间一长便腐化堕落,一无所能。嘉庆帝率先提倡身先节俭,崇奖清廉的民族精神,激励民众自强自信,以史上正气,刚强人物以榜样。在这种大环境下,为无双谱图案的民间盛行,提供了推波助燃的作用。
可以这么认为,无双谱瓷器,起源于乾隆时期,当时,主要是官窑用图,从嘉庆朝开始,无双谱向民窑过渡,道光以后在瓷器上最为盛行,并一直沿续到民国早期。传世的绘无双谱题材的瓷器种类繁多,有尊,瓶、盘、碗、罐、笔筒、帽筒,瓷板,茶具等等,大多为粉彩器,也有个别青花瓷。所绘的无双谱图案既有单个人物,也有两个或多个人物,但以两个一组最为常见,画面中的人物彼此间用文字隔开,图案和文字完全照搬《无双谱》。由于传世数量较多,质量良莠不齐,其市场价格起伏很大。画工精美的达到几十万元,如2007年杭州浩瀚期拍卖的一对嘉庆粉彩无双谱折沿碗起拍价格就定在12万;质量相对低下的仅值千把元,如一件民国广彩无双谱小盘的市场行情也就在1000元左右。《无双谱》所绘既有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也有默默无闻的小百姓,他们的事迹在民间获得强烈认同,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就在今日我们在收藏和欣赏无双谱题材瓷器时也能感受到这一点。
三、无双谱瓷器的人物列表:
无双谱所歌颂的人物共有40位,他们分别是1张良、2项羽、3伏生、4东方朔、5张骞、6苏武、7司马迁、8董贤、9严子陵、10曹娥、11班超、12班昭、13赵娥、14孙策、15诸葛亮、16焦孝然、17刘谌、18羊祜、19周处、20绿珠、21陶渊明、22王猛、23谢安、24苏若兰、25花木兰、26冼夫人、27武则天、28狄仁杰、29安金藏、30郭子仪、31李白、32李泌、33张承业、34冯道、35陈抟、36钱镠、37安民、38陈东、39岳飞、40文天祥。清代瓷器上常绘有这些名人的画像。
四、无双谱与浅绛彩瓷的渊源
崛起于清末的浅绛彩瓷是当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它一洗当时繁冗的装饰纹样,开创了瓷画装饰从师法宋院的工致转而师法元人空灵雅淡的风格,因此,立即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风靡一时,直至民国后才被进口高温彩所取代。它首次大规模地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刘新园认为:“毫无夸张地说,晚清浅绛彩艺人是景德镇现代彩瓷风格的开创者”。对浅绛彩瓷的研究,应该是二十世纪景德镇瓷艺研究的重要一环,并且,由于浅绛彩瓷与中国画史上的“海派”有密切关系,因而与近代画史研究也不无关联。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从烧制工艺角度看,浅绛彩所用之彩料与粉彩大致相近,烧成温度也一致,然而它们之间仍有质的区别。据刘新园先生《景德镇近代陶人录》所言,两者区别在于:(1)粉彩所用之黑料为纯度较高的钴土矿,而浅绛彩所用黑料,称之为“粉料”(即在钴土矿中加入铅粉配制而成)。由于粉料含铅,纹样画出后不用“雪白”(一种含钴料)覆盖便能烧成。故粉彩之黑深而亮,浅绛之黑浅而淡,但烧成效果似水墨浑化,别有韵味;(2)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含砷的不透明白色料)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则无;(3)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文化程度不高,故多数只能专工一种题材。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4)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故粉彩“工”而浅绛“放”。
除上述之外,浅降彩瓷还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因为它首次使中国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诗、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瓷器上,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创造了新模式。
尽管大部分的浅绛彩瓷器上留有作者的款识及年款,但目前仍无法具体判定这种格式诞生于何朝何年,或像其他瓷器一样,也有一个变种和蜕化的过程。笔者认为,浅绛彩瓷产生于道光末年(即1835至1850年前后)应是比较可信的。因为其一,大部分浅绛彩釉面呈细微波浪纹起伏,称“橘皮釉”,是道光时期釉的特色;其二,浅绛人物画明显受道光时期流行的“无双谱”人物影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p~bsw%s`lc7d9wj7@qyaeq.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u)8e5f@x}r1r5yydw774.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wwi%`%6ns(jpc3~au8s62wi.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c@)yhk~_mnbg@knl8af.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ljj`me0{pmhzhqcdufh~6.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9_uu1fl5ss0@rnhfw7m.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9_uu1fl5ss0@rnhfw7m.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1`f46}(d5(yduk(k1`tt.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ov1`y8lykujdku60{x@$npl.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umfz%8$z~jvc8n@c2yvg7u.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m4_54u7_{{z(nabuk.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eotgp)k5nnu5u7s{lku.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4vvs@}jpje@}gfrev)j4.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q23@u8_}_)(nhd_dgg44tu.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zc{eoux%w3unpvpei9s{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pfi3t{wgqj(2pntyaxjtz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