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交易频道_中国集币在线  (http://shop.jibi.net/index.asp)
--  古玩青铜瓷陶器  (http://shop.jibi.net/list.asp?boardid=73)
----  ===浅绛彩与官窑===  (http://shop.jibi.net/dispbbs.asp?boardid=73&id=338935)

--  作者:依竹听雨
--  发布时间:2016/8/12 10:52:51
--  ===浅绛彩与官窑===

                                 浅绛彩与官窑
                                
    就清代瓷器而言,提及官窑,一般人脑海里都会浮现这样的概念:皇上钦定纹饰、绘画中规中矩、用料精细考究、胎釉精益求精;晚清衰落、官窑也走向暗淡与没落......
   在风雨飘摇、积贫积弱的晚清时代,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御窑画师、文人精英、客串书画家乃至与制瓷业相关的官员参与到瓷画创作中来,其作品一改官窑器的中规中矩,通过诗书画印酣畅淋漓地在瓷上发挥。浅绛彩文人瓷特别是早期作品,犹如一抹余辉一首绝唱,诱惑着近代、当代陶瓷收藏家们闪烁的瞳仁。经过多年的收藏与研究发挖,藏友们不断地发现,浅绛彩从早年无人问津的“大路货”,到当今炙手可热的收藏品种,各地不断“冒出来”又不断被收藏者揽入怀中的实物及研究佐证表明:浅绛彩文人瓷中,特别是御窑画师早期作品中,不乏精品且不乏官窑作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qq截图2016030915201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依竹听雨
--  发布时间:2016/8/12 10:54:52
--  一、浅绛彩瓷的身世之谜

     一、浅绛彩瓷的身世之谜
    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精锐攻打景德镇。大军入城后,抱救民于水火之心,见御窑厂专造皇帝用瓷,耗费资金不算,还经常鞭打欺压瓷工,为替百姓解恨,便一把火把御窑厂烧了个精光。御窑厂一停就是好几年。直至同治五年(1866年)间,清政府军机大臣李鸿章筹银十三万两,命九江关督蔡锦清在御窑厂旧址,重建堂舍七十二间,复兴御窑厂,所有督陶事务也由九江关监督管理。同治七年(1868年),御窑厂为同治皇帝大婚烧造喜宴用瓷,景德镇御窑厂一时又窑火映天,彻夜不息,沸沸扬扬。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彻底推翻帝制,御窑厂才寿终正寝。
   然而,自同治五年之后直至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这短短四五十年间,御窑厂却催生出了封建社会最后的一抹晚霞,迎来了陶瓷史上在旧制上最后的绝唱,并将辉煌缓缓地延绵至民国中晚期,这就是今天仍然有着数以千万计人而追捧的“浅绛彩瓷”。


--  作者:依竹听雨
--  发布时间:2016/8/12 10:58:24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qq截图2016040518154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依竹听雨
--  发布时间:2016/8/12 10:59:32
--  
     浅绛彩瓷器不同于其他瓷种的最大区别就是上面蕴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研究课题。一是晚清历史名人的钩沉。早期的浅绛彩瓷多是官员之间的赠贺之器,因此晚清历史名人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浅绛彩器上。如光绪年间的清流主将、李鸿章之婿张佩纶,历任广西、贵州、云南巡抚的张凯嵩,光绪元年任江西巡抚的刘秉璋,被慈禧太后免职的工部尚书贺寿慈,清末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刘华轩,景德镇地方官员杨芝泉,浮梁县令任玉琛等。这些人在当时都是权倾一方的人物,在浅绛彩瓷器上出现他们的名字,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遐想。二是晚清御窑官员及画师的猜想。在浅绛彩瓷器上,常见到某某写于珠山官廨、某某作于珠山厂等字样。关于这些人的身份目前众说不一,经过浅绛彩瓷研究界不懈的探究,已初步推断四品官员黄衍之、官职不明的黄范九为御窑厂官员,这两个名字多次出现在程门、金品卿的作品上。而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张子英、汪藩、江栖梧、周友松、蒋玉卿等人被推断为御窑厂专职画师。这些结论虽无文献史料的支持,但大多数研究者已达成共识。三是同光年间的时尚。在赠贺款的器物上,我们可看到下级送给上级礼物时的恭谨,也可见到师生、同仁、乡党之间互相赠贺的风雅。这些都说明在晚清赠贺浅绛瓷器已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四是清代官职的别称。在浅绛彩瓷器上,常见到“XX司马大人赏玩”等字样,司马是同知的别称,正五品官员。类似的称呼还有很多,如把从二品的巡抚称为中丞,把从二品的布政使称为方伯,把从三品的武官游击称为游戎,把正四品的道员称为观察,把知府称为太守,把县令称为明府或大令等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mmexport144833454570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依竹听雨
--  发布时间:2016/8/12 11:01:06
--  
     二、浅绛彩与官窑
     御窑厂的画师参与创作烧制浅绛彩瓷,自然会推想到浅绛彩瓷有无官窑器是否为清宫选用?  
 
   浅绛彩文人瓷特别是早期浅绛彩,既然流传如此之广、参与人员又大多为社会高层与社会名流,加之当时把持朝政的“老佛爷--慈禧太后”又非常喜欢附庸风雅喜欢书画作品,兴之所至还亲自泼墨一番。浅绛彩文人瓷进入皇宫并成为官窑器就是水到渠成与理所当然的了。

--  作者:依竹听雨
--  发布时间:2016/8/12 11:02:16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6391614654343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qq截图2016081116283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qq截图2016081116314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qq截图2016081116301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依竹听雨
--  发布时间:2016/8/12 11:03:31
--  
    上面这件带“体和殿制”四字篆书阴刻款的平底宽沿浅绛彩净面盆(印章“品卿画” ),是为了庆祝慈禧太后五十二岁生日(慈禧太后也有文人情结,其诗和字画一直至今都广为流传,在现在的拍卖市场也价值不菲),由御窑巨笔金品卿所作,被慈禧太后选入宫的浅绛彩官窑器。
    该盆器型硕大,板沿外折,宽唇,直腹,胎质厚重,细沙平底,平砂底中央刻“体和殿制”四字篆书款。据故宫资料介绍,署此款的瓷器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为慈禧52岁祝寿而烧制,这批器物造型规整,胎体洁白细腻且厚重,该盆的平砂底上手抚摸之,比起康熙时期的平底笔筒的糯米胎的手感,有过之而无不及。釉色莹润,画工精美,施彩艳丽。
    目前有81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器型有圆盒,方盒,奓斗,八方花盆,长方,长方直口水仙盆,平底,粉地青花,黄地五彩,黄地粉彩,黄地水墨彩,黄地三蓝花,黄地暗花,粉青釉暗花等。
   此平底宽沿净面盆绘浅绛彩花鸟纹,其设色淡雅,构图清新,用笔轻松洒脱,盆外沿绘折枝梅花,盆内主纹饰为“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于杜甫的《绝句》】,桃花怒盛,清翠的柳条随风摇曳,散发着浓重的春天气息,两只黄鹂栖于枝上,相望歌唱,怡然自得。盆身外壁用绘老树梅花,用色讲究,绘画精到,极其雅致。盆近口沿处落一章款“品卿画”,为清御窑厂画师金品卿的精品之作。
金品卿:生卒年不详。名“诰”,字“寒峰山人”。斋号“环翠亭” 。安徽省黟县人,活跃于清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间(1862-1908),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同治、光绪两朝绘制御用瓷器,其深得慈禧太后及同、光两朝皇帝赏识。与当时同样在御窑厂供职的王少维并称为“御窑厂两支笔”。而金品卿被称为“御窑巨笔”。是光绪初年的浅绛彩绘名家,景德镇文人瓷画先驱之一。 他擅长浅绛山水、花鸟和人物画。山水画多仿南宋名家及明代沈石田的画;花鸟画宗华新罗一派,笔力潇洒,设色清丽;人物画有黄慎笔意,用笔刚劲,落落大方;工行草有董其昌遗风,犹然自如,颇具特色。他不仅擅长浅绛彩,而且还擅画粉彩,其作品受到西洋水彩画与晚清名画家任伯年的影响,为晚清极为优秀的绘瓷名家。
  “体和殿制”款瓷器研究:人们耳熟能详的清代官窑瓷器一般均署“大清××年制”、“××年制”或“×御制”等朝代款或称年款。但在清末景德镇官窑瓷器中,有一类署“体和殿制”款者,其胎釉精细,图案工整,越发凸显官样特征。是景德镇御窑厂特别为慈禧烧制的。慈禧太后自咸丰二年(1852年)朝入宫,同治、光绪二朝,垂帘听政,执掌朝政48年。体和殿为慈禧太后饮食及休息场所(光绪十三年(1887年)慈禧太后曾在此处为光绪皇帝选后。),慈禧在使用瓷器上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她要求为她烧制的瓷器上都要署上自己曾经住过的殿堂名,这一举动在中国陶瓷史上绝无仅有。所陈设的瓷器多为特制,工艺和品种较同时代的署年款官窑器物更加精细。

--  作者:依竹听雨
--  发布时间:2016/8/12 11:05:0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qq截图2016081116334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qq截图2016081116344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qq截图2016081116350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slcn
--  发布时间:2016/8/12 11:05:24
--  

拜阅   好文


--  作者:依竹听雨
--  发布时间:2016/8/12 11:05:56
--  
   上面这件某文物商店藏金品卿作于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的“浅绛彩腊梅寒雀图碗”,胎质细腻,形制规矩,釉色洁白莹润,碗底落青花“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双行官款。碗的主画面金品卿以浅绛彩技法画腊梅寒雀图,画家以老辣的手法,皴擦点厾苍劲梅桩、勾勒抽出新枝,力道非凡,以写意笔法点厾渲染出点点红梅,使画面呈现勃勃生机。两只寒雀栖于梅桩主干,一只栖卧一只蹬枝欲飞,动静结合,点出画眼,十分灵动。另一面金品卿题款“时在甲戌秋月上澣写于昌江官廨,品卿画(印章“金诰”)。表明金品卿在同治时期就在御窑厂用官窑胎作浅绛花鸟作品,确属官窑无疑。十几年前云南典藏拍卖会亦曾出现过金品卿作类似花鸟纹饰的官窑碗,圈内曾出现底款署“大清光绪年制”的大号金品卿作浅绛花鸟纹大盘等等。在台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北京御和园、北京故宫均发现藏有浅绛彩瓷。此碗的发现足以说明当时御窑厂确曾烧过此类浅绛彩瓷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