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值班,闲来无事,发欣赏帖,与大家共同学习,希望各位师友提出宝贵意见。
墨彩:瓷器装饰彩品种之一,是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在瓷器上描绘图案,经彩炉烘烤而成。墨彩为五彩、珐琅彩、粉彩瓷器中常见色彩之一。浓黑如墨的彩料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与如雪的白釉相互映衬,在烧结的白釉素面上绘画,再次烘烧而成,这种方式犹如在白纸上作画,颇有传统的水墨画效果,因此又有“彩水墨画”之美称。
墨彩始见于清康熙中期,流行于雍正、乾隆朝并一直延续直清末、民国时期。康熙时的墨彩色泽浓重,彩釉配制纯净,上涂一层玻璃白,烧就的墨彩漆黑莹亮;有以绿彩为底者,更为莹亮浓郁。其制品白釉地多微闪青色,纹饰多以花鸟为主,画风深受同时代画家的影响。到雍正、乾隆年间。墨彩多用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犹如白纸作画,浓淡相宜,洁净素雅。清末、民国时期亦多有仿造,但不及康、雍、乾时制品精美。
光绪矾红加墨彩狮子滚锈球筒
此笔筒,高11.5CM,口径8.1CM .(光绪年制).题材少见,底款:同治年治。
同治细路金彩梅花笔筒
光绪细路墨彩喜上眉梢笔筒
同治墨彩细路【平湖鹭飞】山水楼台笔筒
此笔筒,高12CM,口径7.5CM。品相:全美品,无任何毛病。同治精品,开门精美文房,不错!
晚清墨彩矾红点金【山川水秀】山水人物笔筒
晚清顺发作的墨彩描红花鸟笔筒
此笔筒,高11CM,口径7.3CM,画面清新明快!极雅的一件文房用品,全美品。
墨彩松鹤笔筒
此笔筒,高11.5CM,口径7.3CM,民国名家杨启兴作。
【山川一色】墨彩山水笔筒
此笔筒,高11.6CM,口径7.4CM,义X泉作。
苏轼
掩窗寂已睡,月脚垂孤光。披衣起周览,飞露洒我裳。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彷徨。忽忆丙申年,京邑大雨滂。蔡河中央决,横浸国南方。车马无复见,纷纷操筏郎。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龙津观夜市,灯火亦辉煌。新月皎如昼,疏星弄寒芒。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今来牛口渚,见月重凄凉。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
蛮荒的牛口月夜,人们早早地关窗闭户,四周寂静沉睡。起床披衣在室外周围散步游览,月亮射下的光亮也仿佛与我一样地孤独,飘飞的露水洒在我的衣上,山川披上了同一月色,浩大无边如走进荒远的地方。隐藏于内心的情感使人忧虑不安难以入睡,两眼四顾,独自来回走动,心神不定。忽然想起那年夏天在京城考取进士的往事,适逢滂沱大雨,蔡河半夜决堤,河水不循道而泛滥,从京都城南而入。城内顿时一片汪洋,不见车马,只见人们纷纷争抢筏木,救生逃命。一晃已到晴朗的初秋,京城街道还是汪洋一片。在龙津桥上观览夜市,京城的灯火仍然光彩鲜明。十五新满的皎洁月亮,照得京城如同白昼,遥远的星星发出使人感到清冷的光芒。不知京城嘈杂吵闹的人,都说这里是隐居的好地方。今天在这牛口荒岛上,见到这孤独的月亮,再次使人陷入凄凉之中,又想起水灾后满是黄色沙尘京都的大街巷陌来。
诗的前八句描写牛口“山川同一色”的月夜,令人赞绝。诗人因牛口见月,而追忆京中事,由牛口的“寂”想到了京城的“喧”。京城的“京国喧”与牛口的“寂已睡”,京城的“满陌沙尘黄”与牛口的“山川同一色”,京城的“灯火亦煌煌”与牛口的“月脚垂孤光”,形成了强烈反差。在这“反差”中,对于喧嚣的京城和沉睡的牛口,看客不难辨别出诗人此时更垂青何者了,何处是隐居的好地方已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