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交易频道_中国集币在线 (http://shop.jibi.net/index.asp) -- 古玩青铜瓷陶器 (http://shop.jibi.net/list.asp?boardid=73) ---- 谈谈:瓷器的年代问题及收藏 (http://shop.jibi.net/dispbbs.asp?boardid=73&id=289431) |
-- 作者:成都彭兄 -- 发布时间:2014/11/3 2:00:23 -- 谈谈:瓷器的年代问题及收藏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瓷器最早,瓷种最多的国家。英文称中国“China”,其原意就是瓷器。埃及人称瓷器为“Sini”,意思是“中国的”或“中国人的”。而收藏品中增值最快、最保值的物品,实际上就集中在两类物品上,一是青铜器;二是瓷器。为什么这两类物品这么热门,原因很简单。从理论和观赏的角度来说,青铜器历史久远,造型雄伟生动,纹饰绚丽瑰奇,铭文丰富,品类繁多,制做精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瓷器的造型、纹饰不仅有许多与青铜器相近,而且基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蕴,有巨大的发展,其玲珑的秀姿,美丽的纹饰,丰富的色彩,无疑则是中国人伟大的发明和创造。 青铜器和瓷器做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不仅是国人喜爱,而且洋鬼子也是垂涎三尺,在这方面的需求可以说是无底洞。这就大大刺激了国内的收藏品市场。 这篇文章里,我们暂且不谈青铜器,就聊聊瓷器,谈谈瓷器收藏行为当中的年代问题。 瓷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对于初涉足瓷器收藏的朋友们,可能无从着手。这里我就从实用的角度,简单地和朋友们探讨一些瓷器收藏过程中一些最常见,最基本的问题。希望对涉足瓷器收藏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按照古玩收藏的习惯,是年代越久越值钱。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在实际收藏行为当中,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甚至于有大量的与这种笼统的概念背道而驰的现象。在瓷器收藏行为过程中,这种情况也是大量存在的。 探讨瓷器年代的问题,简略的回顾一下中国瓷器的历史进程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对我们的瓷器收藏行为有一个启迪和指导性的帮助。 一、瓷器的低级发展期——夏朝至三国时期 瓷器的低级发展期,以人们目前对瓷器的研究和探讨,一般性的共识,就是把瓷器的低级发展期定为夏朝到三国时期这一历史跨度很大的时间段。其时间跨近2500年,十分漫长。 目前已知的,年代最早的瓷器,是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的原始青瓷,距今约4200年。但是,瓷器的低级发展期却是十分漫长的。尽管最早的瓷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夏代,但这并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譬如汉代的瓷器,大多依然是呈半陶半瓷状。很难说它是严格意义上的瓷器。尽管东汉晚期浙江的越窑(如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的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已经具有瓷器的完整特征,但这依然是特例。笼统地说,直到三国时期,瓷器的生产依然是处在摸索性阶段。瓷器的成功烧制,依然是偶然性事件。 这个时期的瓷器,大部分胎质也不十分坚密,造型也不是十分复杂。其标志性事件就是以瓷器起源的原始青瓷产生,到青瓷的正式出现。做为对这一时期的概括性总结。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的原始青瓷和南京赵土岗孙吴墓葬出土的一件青釉虎子,就成为这段瓷器的低级发展期的主要历史佐证。 就收藏意义而言,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从考古的角度而言,一般认为出现这类青瓷器皿,其出现的地点和这件物品的关联性有重大的意义,而在市场上出现这类青瓷器皿,其收藏价值只能说是较高。而事实上,在市场上很难找到这一时期瓷器的整器。 从收藏角度而言,由于这一时期的瓷器,造型简单,瓷化程度相对较低。其整器的收藏价值无论什么的观点,都不具有实际意义。你说它价值连城,在市场上也许根本找不到。你说它收藏价值一般,但一旦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到,也绝对是珍藏在博物馆里。 这一时期的瓷器碎片还是有的,但收藏价值一般。 二、瓷器发展的成长期——两晋至隋朝 尽管瓷器的低级发展期,但是瓷器发展的成熟期经历的时间跨度却非常短暂,可以说是一种飞跃。 但是,就在这短暂的350年左右的时间里,瓷器的发展,已经有了深刻的巨变。 这一时期,有两件可圈可点的标志性事件,可以验证中国瓷器在这一历史阶段的飞跃:1、南方瓷系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由于浙江的越窑自汉代就已经烧制出具有完整特征的瓷器,所以,其秉承着历史的底蕴,在魏晋南北朝,其瓷器业已初具规模。大量的窑址、器皿、瓷器碎片充分验证了这一点。2、北方瓷系在隋朝形成。虽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制瓷业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是,隋朝时正式出现的白瓷,正式确立了北方瓷系的历史地位。1957年在西安市郊区李静训墓出土的白釉鸡首壶,为这一时期白瓷的正式出现提供了佐证。 这里简要说一下南方瓷系和北方瓷系。南方瓷系和北方瓷系是按瓷器生产的地域来划分的。一般性的共识是,以汉江、汉江入长江的汉口以东的长江水域为界,江南的瓷器则为南方瓷系,江北的瓷器则为北方瓷系。由于土质、气候等原因,南方瓷系和北方瓷系的产品,各有千秋。南方瓷系造型秀美宛约,轻巧玲珑,胎轻釉薄,颗粒结构细腻。而北方瓷系造型则粗犷雄伟,朴实豪放,胎重釉厚,颗粒结构粗糙。后人曾对南方瓷器和北方瓷器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南方瓷器是一个站在西湖边,体态婀娜,花容月貌,衣着清丽的美少女的话,那么北方瓷器则是一个屹立在沙漠之中,粗犷豪放,勇猛伟岸,身着铠甲的武士。 这一时期的瓷器,仍然有许多呈半陶半瓷状的器皿,收藏价值一般,但是具有完整瓷器特征的整器在市面上则是极为罕见,属国宝级的藏品,有顶级的收藏价值。碎片在市面上有时也能遇到,但价值一般。 三、北方瓷系的鼎盛时期—唐、北宋时期 两晋至隋朝的瓷器发展成长期,对唐宋以后,瓷器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已经到了完全成熟的境界,跨入了真正的瓷器时代。陶与瓷正式分野,前一时期的瓷器,囿于火温不高,硬度、质地尚有缺撼。但是到了唐代,不但窑温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而且釉药也发展成熟,中国瓷器到了唐代,才算是真正进入了瓷器时代。 唐代初期,南方瓷系和北方瓷系并驾齐驱,“南青北白”的瓷器相映天下。唐代诗人皮日休做诗赞道:“刑人与越人,皆能造兹(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形象地描述了瓷器业的盛况。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北方,由于北方瓷系产品大量进入宫廷,大大促进了北方瓷系的发展,产量激增。因而这种南方瓷系和北方瓷系并驾齐驱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至唐代中晚期,北方瓷系的发展势头已经开始超越南方瓷系,这个时期的北方瓷系窑口增多,如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县窑、密县窑,山西的浑源窑、平定窑,陕西黄堡镇的耀州窑等等。瓷器的品种也大量增加,除了已有青瓷和白瓷以外,河南巩县的黄釉瓷,禹州的黑钧、蓝钧,汝州的天蓝釉,河北定州的黑定、紫定、绿定等等瓷器、瓷种在这一时期也相继出现。同时,官府也开始涉足瓷器的烧制,俗称“官窑”唐代开设官窑,跟宋以后官窑不同的是,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朝廷。这种瓷器叫做贡瓷和官窑。 到了宋代,北方瓷系进入了巅峰时期,朝廷大量设置官窑,直接管理。钧、汝、官、定、哥五大名窑应运而生,这五大名窑除哥窑外,均属北方瓷系。属于五大名窑的钧、汝、官、定这几种瓷种的特点跟隋朝以前的北方瓷系相比已经有了重大变化,其特点为:一、釉色窑变,即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二、釉面开片。釉面是出裂纹。似裂非裂。三、珍珠点,在烧制过程中,坯件中的气泡在釉中形成珠点状。 除钧、汝、官、定、哥五大名窑外,北方瓷系还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在民间极为流行,这就是磁州窑。磁州窑产品,亦称白底黑花瓷,白底刻花瓷或白底划花瓷。虽然宋代文献中并没有磁州窑瓷器的记载,但是磁州窑瓷器,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融入本地特色,精细粗犷并存,豪放工致兼有,白底刻花瓷以刻、划、剔、填等手法并用,刻出具有浓厚的民间情趣的图案。白底黑花瓷(俗称铁锈花)则是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先河。 磁州窑瓷器,是狭义的名称,广义的瓷种。除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的窑场之外,还有许多的著名窑址。如河南禹州的扒村窑,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除此之外,由于磁州窑瓷器在民间的认可程度很高,南方也有一些地方烧制磁州窑瓷器,如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等。 这一时期的瓷器,除了瓷种增多,釉色变化繁杂,白底黑花瓷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绘制在瓷器上等历史特点以外,瓷器的造型也空前繁多、复杂。除了日常使用的碗、盘、瓶、碟、盒和枕等常用器皿外,祭器,宗教用器,宗教人物,花、鸟、鱼、兽,传统的青铜器造型等等,都在瓷器的形制上有众多的体现。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两相标志性的意义: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绘,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而且磁州窑的制品构图严谨,典雅古朴,形象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展现了宋元时期的社会风俗,为研究这个时期的民间绘画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保留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一时期瓷种增多,产量激增。但是由于历史进程中这样那样的原因(譬如钧瓷,宋时禁止民间使用钧瓷,钧瓷出窑后由宫廷官员遴选,选不上的就地砸碎),除磁州窑瓷器外,其它瓷种的传世量并不多。 关于这一时期瓷器的收藏价值,有以下几个一般性的概念,喜欢收藏瓷器的朋友可以借鉴: 1、钧瓷、汝瓷、官瓷整器属国宝级的藏品,有顶级的收藏价值。但传世量极少。市面上几乎绝迹。这类瓷器的碎片,除少量有标志性意义的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外,大部分收藏价值一般。 2、定瓷、哥瓷整器属珍宝级的藏品,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这类瓷器的碎片,大部分收藏价值一般。 磁州窑瓷器存世量较大,但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久远的历史痕迹。其整器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3、尽管这一时期北方瓷系的鼎盛时期,但南方瓷系并不是没有发展和进步,所以这一时期的南方瓷系产品,包括北方的一些地方性窑口产品。整器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之所以说以上的概念是一般性的概念,是因为唐、北宋时期不仅仅是北方瓷系的鼎盛时期,也是瓷器业大发展的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的瓷种、瓷器太多,太杂。在收藏行为当中,也要针对具体情况做具体的分析。譬如南方瓷系,尽管这一时期的南方瓷系大部分整器可以认定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在具体的收藏行为当中,南方瓷系当中也不乏一些珍宝级的瓷器。 例如湖南望城的铜官窑瓷器,铜官窑瓷器属南方瓷系,是一个地方性窑口。正史上未见记载。但是建国后,特别是1983年发掘出的铜官窑瓷器却是令人震撼的,它有两件标志性的意义,一是釉下彩的发源地,二是与文化紧密握手。已发现的铜官窑瓷器题诗的有193件,诗句70余种,除八首诗见于《全唐诗》之外,其余的均是《全唐诗》没有收录的。如“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令人们在欣赏这些美奂美仑的瓷器同时,领略到古人的风采和中国文化的底蕴。毫无疑问,象这种瓷器,无疑是国宝级的藏品。做为个人收藏者,也就是到博物馆领略一下它的风韵而已。要在市面上见到这些东西的真品,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北宋的徽、钦二帝。北宋自此灭亡。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即位,改年号为“建炎”,建立政权,后世称之为“南宋”。 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市)。这一历史事件对瓷器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北方从此陷于战乱之中,随着大量的中原居民跟随南宋政权南迁。许多制瓷艺人也加入这一南迁的行列。北方的大量窑址被遗弃,荒废。北方瓷系从此进入了衰落期。许多北方瓷系的瓷种、瓷器在以后的八百年间,再也恢复不到北宋时期的水平。 宋室政权的南迁,令北方瓷系衰落的同时,但是随着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却使南方瓷系崛起。南方瓷系从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北定窑瓷器和南定窑瓷器就是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制瓷工匠南迁的真实写照。在北宋后期,北方的大片领土就为金人所占领,北方定窑工匠南迁。在景德镇制做与定窑和龙泉窑齐名的“南定瓷”(即南方的定窑瓷),并享有“饶玉”(意即“饶州之玉”,因景德镇此时属饶州辖)之称。 南方瓷系发展很早,但在唐、北宋时期却是非主流,造成这样的局面并不是工艺、制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地域的原因,因为古时交通不便,而那时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缺乏政府扶持或者说是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够。 事实上,南方瓷系在唐、北宋时期已经有相当高的成熟度。除了以上所述的铜官窑瓷器,汉代就开始烧制瓷器的越窑,五大名窑的哥窑,福建的德化窑、建窑,江西的景德镇、吉州窑,龙泉窑都在这一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后来的发展演变当中,景德镇瓷器异军突起,一枝独大。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北宋景德年(1004)间,宋真宗遣官在此烧造御器,命窑工在烧制瓷器时,书“景德”年号于器物上,景德镇由此得名。虽然北宋时朝廷已介入景德镇的瓷器烧制,但由于古时交通不便,以及五大名窑声名太盛等诸多原因。政府扶持的力度显然不够。景德镇瓷器在北宋时期虽有所发展,但瓷种仅限于影青瓷。随着宋室南迁,又产生南定瓷这一瓷种。 但是,为景德镇瓷器在明、清进入巅峰时期奠定基础的。是高岭土的使用和青花瓷器的诞生。高岭土是一种白色粘土,至今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制瓷原料。高岭土作为制瓷原料大量引入瓷胎,最早发生于元代的景德镇。由于高岭土耐火度高,在瓷胎中起到骨料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瓷胎的耐火度,使大件瓷器的烧造成为可能,同时减少了制品变形率,也改善了瓷器的物理性能。极大地提高了景德镇瓷器的质量。景德镇瓷器从此由低火度的软质瓷变成了高火度的硬质瓷,完成了中国陶瓷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质的飞跃,高岭土用作瓷器制胎原料是世界瓷业史上的重大变革。它导致了瓷石加高岭的二元配方制胎法的出现,给景德镇瓷业带来一系列重大变化。 元代版图辽阔,东西方海上贸易频繁。海湾国家波斯用钴蓝彩(一种钴的氧化物,一般为矿物形态)画白釉陶器的技法传到中国,启发了制瓷工匠的灵感,如法炮制。于是,一个新的瓷种——青花瓷,在制瓷工匠的努力下,烧制成功。与青花瓷同期,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器,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氧化铜)在瓷胎上绘制蕴含纹,然后施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后,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 高岭土使用价值的发现和青花瓷的发明,这是中国瓷器发展的过程中,发生在元朝的两件重大的标志性的事件,它是中国瓷器的两项重大发明,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里程碑,于中国瓷器而言,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为景德镇的制瓷技艺在明、清三个历史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奠定了基础。关于这一时期瓷器的收藏价值,有以下几个一般性的概念,喜欢收藏瓷器的朋友可以借鉴: 1、元代由于时间跨度很短,而青花瓷又是在这一时期发明,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分两种,一种是高岭土烧制的青花瓷。一种是其它原料制做的青花瓷。高岭土烧制的青花瓷,整器属国宝级的藏品,有顶级的收藏价值。其它原料制做的青花瓷,整器属珍宝级的藏品,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极少量的这一时期有标志性意义碎片属珍宝级的藏品,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但是,对于碎片收藏,且不可抱有侥幸心里。大部分的碎片收藏价值一般。 2、釉里红瓷由于整器存世数量极少。市面上几乎绝迹。属国宝级的藏品,有顶级的收藏价值。碎片的收藏价值大部分一般。 3、景德镇影青瓷、南定瓷整器传世量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类瓷器的碎片,大部分收藏价值一般。 4、这一时期的北方瓷系虽然迅速衰落,但余韵尚存。与同期的南方瓷系的其它瓷种一样,其整器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类瓷器的碎片,收藏价值一般。 五、南方瓷系的骄子,景德镇瓷器的巅峰时期——明、清时期 瓷器收藏界有句话叫:“北方瓷唐宋,南方瓷明清”,这句话的意思很明了,虽然不是很全面,但还是很简明扼要地抓住了瓷器收藏中的重点。 但是,北方瓷唐宋的鼎盛时期,和南方瓷明清的巅峰时期,是有所不同的。在北方瓷系的鼎盛时期,是五大名窑以及多种名窑争妍。而南方瓷明清的巅峰时期,事实上是景德镇瓷器一枝独秀,一枝独大。其声势盖过了同时代的大江南北的所有瓷种,并且其深厚的影响力至今仍然畅韵不衰。 明清时期,是南方瓷系,特别是景德镇瓷业生产飞快发展的时期。自北宋景德年间起,都在这里设置大量官窑。 明洪武年间,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宋、元两朝景德镇监造选购皇家用瓷的基础上,专门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派遣督陶官,为皇帝烧制各种宫廷、外交、礼品用瓷。明太祖朱元璋以后历朝皇帝均以瓷器显示功业。 但是,明代瓷器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禁止元代流行的戏曲在社会上流传,导致瓷器上的人物纹饰随着这一禁令而彻底消失,直到明代晚期,人物纹饰才重出江湖,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景德镇瓷业的鼎盛时期,跃上了历史的巅峰。这一时期的瓷器史称“清三代瓷器”。其“品质之精,造型之多,彩釉之丰富,无不登峰造极”。“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当时有一个叫"殷弘诸"的法国传教士,他在康熙51年(公元1712年)9月1日在饶洲发出的一封信中说道:“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到了夜晚,它好象是被火焰包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 由于清三代皇帝的重视,一些被派到景德镇督办瓷务的官员也在瓷器史中彪炳史册。如藏应选、年希尧、唐英、郎廷左等人。一些窑口、瓷种甚至以其名字命名,以铭记其为瓷器发展的贡献。如藏窑、郎窑红等等。 这一时期,景德镇的瓷器,瓷种也以色彩被细化,如明代的有:甜白、宝石红、火石红、孔雀绿、孔雀蓝、斗彩,以及以脱胎方式制做坯体的瓷器“卵幕”瓷等等。 清代的景德镇的瓷器更是丰富多彩,除了明代以前以有的瓷种,五彩、粉彩、珐琅彩、古铜彩、柠檬黄、郎窑红、瓜皮绿、珊瑚红、金彩、鳖裙等等瓷种也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 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造型上也有重大变化。明代景德镇瓷器的造型是浑厚古朴,优美大方,到了清朝就彻底摆脱了明代以前古朴浑厚的风格,品种小者方寸之间,如鼻烟壶,鸟食罐、印盒等等。大者巨瓶高于人齐,鱼缸可容数块巨石。纹饰也细致风富,画面富于变化,典雅别致。花卉草木、飞禽走兽、戏剧、小说人物,传说、故事人物、典故,宗教人物等等,尽入瓷器的瓷画、纹饰当中,可以说是丰富到令人不可想像的地步。 瓷器既是日常用品,又是工艺奇珍,在明、清时期有上佳的体现,一是产量大,二是精品多。关于这一时期的瓷器收藏,也有以下几个一般性的概念,供喜欢收藏瓷器的朋友借鉴: 1、明至“清三代”(包括清三代)之间的景德镇瓷器,其整器属珍宝级的藏品,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在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有标志性意义的瓷器(因在官窑、瓷种、造型、色泽、历史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特点的瓷器)属国宝级的藏品,有顶级的收藏价值。收藏时注意甄别,不要打眼的同时,也切忌不要掉眼。碎片的收藏价值一般。 2、清朝嘉庆(包括嘉庆年间)以后的景德镇瓷器,其整器也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国宝级、珍宝级的藏品,但概率比前期要小一些。碎片的收藏价值一般。 3、这一时期的其它窑口的瓷器,包括北方瓷系产品,其整器也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碎片的收藏价值一般。但北方的青花瓷其整器收藏价值一般。 六、赝品瓷器制做的泛滥期——民国初期 民国初期,由于国门洞开,洋鬼子在古玩方面无底洞般的需求;再加上极大地刺激了民间古弯类物品的赝品、仿品的制造业。瓷器业不仅不例外,而且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历任当权人物均热衷于陈设和仿古瓷器的制做;因而出现了大量以仿造唐、宋、元、明、清时期为主的赝品瓷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赝品瓷器制做的泛滥期。 这一时期的瓷器制造业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洪宪瓷”的诞出。 袁世凯窃国后,为了复辟帝制,指令景德镇大量制做各种瓷器,以备“御用”,虽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但却有相当数量的所谓“御用瓷”传世,就是民间所称的“洪宪瓷”。由于“洪宪瓷”大多以清大库中的景德镇各色瓷器为蓝本仿做,所以也制做出了大量精品。以至于后来有了大量的“洪宪瓷”赝品面世。 这一时期的瓷器收藏,也提供以下几个一般性的概念,供喜欢收藏瓷器的朋友借鉴: 1、“洪宪瓷”,其整器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民国初期大量仿的造唐、宋、元、明、清时期赝品瓷器。随着时光的流逝,距今也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收藏价值也已凸现,其整器也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3、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民国初期大量仿造的唐、宋、元、明、清时期赝品瓷器,在市场上常常被人就当做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交易,所以,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民国时期的赝品瓷器,是很容易让人打眼的品种。 关于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问题,还要给朋友们一个提示,随便逛一个古玩市场,都有人叫卖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看上去真是多得不得了;不仅如此,网上也有许多人大量叫卖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对于这些问题,只能提醒爱好瓷器收藏朋友们,看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要随随便便的就让人忽悠了。 再说说关于“检漏”的问题,有朋友问,现在市场上到处都是赝品,是不是没有“漏”可检了?答案是肯定的,绝对有“漏”可检。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禹州有很多在各个古玩市场练摊的人(有人做过粗略统计,大概有十四万人左右),对于这一行的人和事,本人也是相当熟悉,他们的进货渠道一是买些赝品;二是在民间也搜罗一些物品(有时就搜罗来真的了)。但古玩毕竟是个需要知识面很广的行业。虽然他们偶尔能搜集到真品,但是他们对搜来的东西,大部分是不了解或者说是一知半解。估不透真品的内在价值,而搞收藏的真谛就是价值发现。所以他们的卖货方式就是合得着,划得来就卖,比如一件东西,他一百元买的,如果他的成本够,他也可能二百、三百就卖了,但这件东西,也许要值三、五千也不一定。所以说,市场上还是有“漏”可检的,但随着人们收藏意识的提高,概率比过去确实是小了,但绝对不是零。 瓷器收藏是件涉及知识面很广的收藏行为,单凭对瓷器的年代方面的问题探讨、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收藏的意境是一般人所没有的,需要个人对古玩的全身心的喜爱和理解,诠释,并非全部凌驾于金钱之上······ |
-- 作者:tangheng -- 发布时间:2014/11/3 10:52:34 -- 是这么一回事 |
-- 作者:广东小黄 -- 发布时间:2014/11/3 11:02:55 -- 揭秘古玩收藏难点 经营、收藏、研究古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和学科,要深入古玩领域唯一的方法,是经行家指导入门,然后经过自身的反复实践,经过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的过程,才能够逐步成熟。 据博宝网介绍,经营、收藏、研究古玩,是一个非常深非常复杂的行业和学科。它不是单纯的一买一卖,更不是有钱就能够做得到的。涉入古玩界,必须具备综合性的文化素质。最基本的要懂得什么是美,要基本了解历史文化,这是经营和收藏古玩最基本的条件。 进入古玩领域,看书学习只是从理论上简单的了解一些古董的名称、年代、用途。如果进行实际的收藏,通过看书的学习方式,是绝对学不会的。要深入古玩领域唯一的方法,是经行家指导入门,然后经过自身的反复实践,经过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的过程,才能够逐步成熟。 难点之一:很难找到愿意指导和引领入门的老师 在古玩领域中,古玩商人看的多、经手多、买的卖的多。在长期的买卖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古玩界中鉴别眼力最好的群体。但是一般内行的商家,第一不给别人鉴定,第二不教不带学生,这便给刚入门或者寻找老师学习收藏的人,造成一定的难度。虽然没有行家或老师引导,也能够逐步入门,但是所付出的时间和经济代价是十分高昂的,在入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走很多弯路。解决这一难点的方法是,放下身价抱着虚心的态度,寻找愿意帮助和引导入行的老师。 难点之二: 虽然看了大量的书并且经常实践,但是实践中所看到的大部分是赝品,从来没有从行家或真正懂行的商家手中,有机会看到过真古玩。由于没有学习和确认真古玩的机会,因此只能在地摊市场中进行实践。而地摊市场中,绝大部分是一些伪品破烂。本身又不具备相应的识别能力,只能根据自身的感觉盲目无助地进行摸索实践。这种没有针对性和目的的实践,永远也不会真正地帮助您进入收藏领域。 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必须能够找到实实在在看到古董真品的机会,并且进行认真的考查和识别,从而掌握真品的特征。要想真正能够看到真品,除了馆藏实物,便是通过行家或商家手中来了解古董真品。因为一般来说,真古董都控制在行家商家手里,要找到学习机会就必须融入到商界,广交朋友,通过上手真品古董,来达到学习的机会和掌握真古董的目的。 难点之三: 前辈们经常讲,认识古玩要有悟性,有了悟性一点即通,没有悟性一辈子也不入门。对悟性的解剖,实际上指的是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如果具备了综合素质,当行家讲解时便能够很快地理解,而理解能力的快慢决定一个人的文化水平。特别是对古董的真伪鉴别,如果从实质上认识真伪古董就必须懂得材料学、工艺学以及其他科技领域的基本常识,有了这些基本的知识才能够真正懂得和认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也许你会说,在古玩领域也有很多人没有文化,为什么几年后也懂得古玩了。实际上这部分人是通过多年的实践只从感觉意识方面掌握了一些辨伪要领,只能识别而不能解释,同时也只能凭经验大概进行真伪的判断,不讲理由也不讲证据。能够做到辨伪,是依靠文化,依靠科技理论所产生的悟性。一些人能够掌握某些辨伪经验,是在金钱利益的刺激下形成的,这种知识是浅薄的有局限性的。 难点之四: 古玩难在它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在民间流散和市场中,从来没见过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古董太多太多了。 有的博物馆没有,资料中都没有记载。因此没有对照器物,同时也不知何时、何地出土。对这类古董很难进行论证。 难点之五: 对初进入收藏领域的人们,难在找不到真正的明白人,更分不清哪些人是真正的行家,哪些人是假行家。这对投资收藏的人们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收藏的成败。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方法,识别行家的真假要经过对真假古董混合后筛选的测试,并且能够进行真伪理论答辩,能够被市场所接受。 难点之六: 对于古玩商和收藏者来说最难控制的是心态。高超的行家都不可避免地打眼看错。但是有些行家打眼不是技术问题,并不是不懂得真假,而是当时的心态不正确。这种不正确心态的表现主要是: 第一,看到好、少、精、奇、绝的古董不冷静,出于爱好,看到好的便容易欣喜若狂,失去自制力。第二,从经济利益出发,认为此古董是能够赚大钱的,从而失去理智,利欲熏心,而事后心态逐渐平和以后,便发现当时没有做到仔细考查,认真研究,买到了伪品。这种心态无论商人还是收藏者都比较难控制。 以上的6项难题,只是古玩界中普遍的现象。除此之外古玩领域还存在着其他很多难点,解决这些难题,只能通过长期的实践进行总结认识和提高。(转自网络) |
-- 作者:依竹听雨 -- 发布时间:2014/11/3 11:22:29 -- 认真学习彭版好贴了!赞!赞!赞! |
-- 作者:春晖雅藏 -- 发布时间:2014/11/3 11:57:02 -- |
-- 作者:温州瑞安 -- 发布时间:2014/11/3 12:28:19 -- 学习了 |
-- 作者:长线持有 -- 发布时间:2014/11/3 12:46:53 -- 学习学习 |
-- 作者:tangheng -- 发布时间:2014/11/3 12:57:34 -- 得用心领悟,不是说说想想,收藏之路慢长。。。。。。 |
-- 作者:王卫芳1971 -- 发布时间:2014/11/3 17:53:31 -- 学习了 |
-- 作者:孟州大杨 -- 发布时间:2014/11/3 18:47:44 -- 学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