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交易频道_中国集币在线  (http://shop.jibi.net/index.asp)
--  古玩青铜瓷陶器  (http://shop.jibi.net/list.asp?boardid=73)
----  售:北洋政府總統馮國璋自置鎮尺(文物)  (http://shop.jibi.net/dispbbs.asp?boardid=73&id=107014)

--  作者:古丰李氏
--  发布时间:2014/5/29 16:42:00
--  售:北洋政府總統馮國璋自置鎮尺(文物)

       馮國璋 字華甫 北洋軍閥政府總統(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河北省河間人。早年在保定蓮池書院讀書,後轉天津武備學堂,1890年畢業。因得到袁世凱的賞識,隨袁世凱在小站練新軍。辛亥革命時,率軍為袁攻下漢口,逼近武昌。袁任總統,馮任直隸都督、衛戍京都。1915年為袁率軍南下,撲滅二次革命,任江蘇都督,坐鎮江南。轉年任副總統仍兼蘇督。成為北平的直系的重要人物。1917年入北京代理大總統,轉年去職離津,1919年病死於北京。

        馮國璋,直系軍閥。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曾任北洋步兵學堂總辦兼督練營務處總辦。1903年中央練兵處任軍學司正使。後歷任統制和第壹軍總統。辛亥革命時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曾奉命率軍進攻南京,鎮壓“二次革命”。後出任江蘇都督,坐鎮東南。袁世凱稱帝後曾任命他為參謀總長,後來又讓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總司令,他均未上任。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經過國會補選馮為副總統,在南京辦公。後黎元洪與段祺瑞府院之爭,引發張勛復辟,為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

        馮國璋(1859年—1919年),漢族,河北河間人,北洋軍閥直系首領。馮國璋(1859年-1919年)字華甫,河北河間縣西詩經村人,明代開國勛臣馮勝的後代,北洋軍閥首領,曾任民國代總統。馮國璋年幼聰穎,心寬誌遠,性情豪放。童年在家鄉私墊讀書,青年時求學於保定蓮池書院,邊學習,邊謀生計,最後因貧困難支而輟學。   清光緒十壹年(1885年),進北洋武備學堂學習,由於刻苦好學,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1890年畢業時因成績優異被留校充當教習,頗受學生敬佩。1893年投聶士成軍中當幕僚,忠於職守,甲午戰爭中,隨聶轉戰東北前線,屢為聶出謀劃策,所以聶軍戰績較佳,頗得聶士成重用,這也是馮國璋發軔的開始。1893年10月至1894年5月,隨聶士成率武備學堂學生考察東三省邊境地區,充任註說。同時協助聶士成編撰《東遊紀程》,該書所記為逐日行程及沿途見聞,有關當地歷史沿革、風土人情、物產貿易均有記載,尤詳於兵要地理、地形地貌、駐軍駐防、驛站道路等邊疆地區情況。中日戰爭中,馮國璋因功受清廷褒獎,隨聶士成駐山海關保衛京畿,任該軍軍械局督辦。

規格;長:18.8CM 寬:1.7CM 厚:0.4CM 8000元包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古丰李氏
--  发布时间:2014/5/29 16:43:00
--  
馮國璋故居坐北朝南,原建築東至大昌興胡同,西抵海河東路,北起大昌興胡同8號,南臨民主道大街。現有大門、過廊、正房、偏房等建築。總占地面積669.85平方米,建築面積508.87平方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馮國璋書法作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理大總統馮國璋墓,位於縣城北偏東15公裏,在今西詩經村東北面。馮國璋墓有二,壹在西詩經村東北,壹在半截河。 

  馮國璋墓占地百畝,南向墓門為五楹紅墻綠琉璃瓦宮廷式建築,四周綠瓦紅墻相繞,墻外有小河環護,門前有白石橋可通,門內墓道南端建三孔白石坊,後有“河間馮公之神道”(徐世昌書)及“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理大總統馮公國璋之墓”兩座高5米左右的巨碑。碑後墓道兩側分列華表、石人、石馬、石羊、石象等。白神道碑後至墓前建有宮殿式通行廣廈三重,最後為享殿,內置石五供。墓高約25米,下層為高5米、直徑30米的方形三合土墓基。墓為白石圍砌。上端環列60個漢白玉石獅,最上頂端,為穹形土丘。 

  該墓於1966年被天津師範學院的“紅衛兵”和少數群眾挖開。撬開石門後,墓內有薄棺壹口,內有軍刀壹把,照片壹張,棺前設石玉等供物。 

  另在半截河村西馮氏祖塋挖出馮國璋的真墓,有十二厘米厚陰沈木棺壹口,葬埋50年之久屍體尚完好未腐。殉葬品有:元寶、銀幣數枚,玉鼻煙壺、如意各1件,右指扣翠板指,口含壹顆貓眼珍珠(現存河北省文物保管局)。 

  該墓自1937年“七七”事變後屢遭破壞,至1966年摧毀無存。後於2008年修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椰风
--  发布时间:2014/6/7 23:43: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