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币海拾贝
-- 发布时间:2013/2/22 13:58:00
-- 【东北老闻】推荐惠售2枚珍品金币!谢谢惠顾!
【 荣膺世界顶级大奖 + 名副其实的老精稀 + 实实在在的价格 + 可遇不可求的缘份 】藏弃取舍之间, 取决阅者犀锐目光!
.
【老闻珍藏】2008年 拉脱维亚《独立并自主发行货币15周年》精制金质纪念币,荣获2010年度克劳斯世界硬币大奖赛“最佳金币/最佳硬币”大奖!
.
概况综述:
.
2010年度克劳斯世界硬币大奖赛颁奖结果隆重揭晓!拉脱维亚2008年发行的《独立并自主发行货币15周年》金质纪念币,在首轮荣获“最佳金币”奖之后, 力挫群雄, 从十枚获单项奖的硬币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膺被誉为世界硬币界最高荣誉的“最佳硬币”大奖! .
金币简介:
.
拉脱维亚之币是极为难得的世界级经典佳作!币面设计经典质朴、寓意独特深刻,预示着富饶的财富与幸福的未来。金币的石膏雕塑版由拉脱维亚著名的雕刻家Teodors Zalkalns(1876-1972)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22年)创作完成的。至今仍保存在拉脱维亚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作者虽已作古,但作品却在身后荣膺最高荣誉,令人扼腕!
.
金币正面: 中央为一名头裹纱巾极其朴素的母亲侧面脸部轮廓,其原型是库尔兰的难民。母亲肖像是拉脱维亚雕刻界的经典财富,作者Zalkalns通过雕塑创作, 反映了当时极其困苦的难民生活和整个国家所遭遇的战争之苦。是劳苦大众战胜这些苦难的决心的真实写照。完美地诠示了祖国和民族所经历的痛苦与磨难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左缘刊拉脱维亚国名,下方刊年号。 .
金币背面:中央为一艘船, 船上的小桌上放着寓意生育和富足的奶壶, 苹果和面包和象征男性力量与活力的刀。只有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家庭与国家才能完整。左下方为拉脱维亚著名雕塑家TeodorsZalkalns名字。上方刊面额, 下方刊年份。 .
金币成份: 99.99%金[精制UNC];直径: 20毫米; 重量: 10克;面值: 20拉兹;数量: 5000枚[稀少/全球发行];奥地利国家银行造币厂铸造。
.
背景一览:
.
裹着头巾的妇女在拉脱维亚是母亲的象征, 有着深刻的民族历史背景. 在拉脱维亚, 母亲是生命无止尽的象征, 是连接着过去, 现在与未来的几代人的纽带。一切美好事物都化作的母亲形象. 当妇女生下孩子之后, 丈夫送给妻子的礼物就是这种头巾,妻子以后出去都要裹着头巾. 拉脱维亚传统民俗认为, 一个人如果迷路了, 只要把头巾解下,里外翻转,重新绑过就能找到正确的路。当流星划过时, 将头巾打个结, 愿望就能实现。所有美好的事物与裹头巾母亲形象紧密相连。女性赋予生活不仅仅是独特的个体、是一个家庭和国家的核心,也是连接精神与物质世界的纽带。
.
金币上的图案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寓意,其内涵极其意味深长。它告诉人们一个象征国家独立人民自由的本国货币的诞生是多么的重要。在今天,这些对我们仍然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和启迪。 .
本款金币是世界获奖币版块发烧友的心仪之币。币样图展,实物图示 [原盒原证]。无疵好品,确保品质。价格: 8660元/枚。实价出让, 恕不议价。先款后货, 不符保退。本款银币为特订出售,喜欢的朋友请电话或短信联系确认[款到后,2日内快递邮寄]。诚信交易,非诚勿扰。谢谢惠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壁画展框.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实物照片.jpg

初见拉脱维亚著名雕塑家TeodorsZalkalns创作的《裹头巾妇女》形象,不由地联想起中国著名艺术家钱绍武先生创作的《曹雪芹青铜头像雕塑》。二者的作品都从艺术角度深刻地反映了各自国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真乃:同呈朦胧苍茫之美!共展异曲同工之妙! .
注:钱绍武,1928年生,江苏省无锡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1996年, 钱绍武先生为北京大观园创作的《曹雪芹青铜头像》所表现的一切皆含蓄蒙胧,如醉似梦的意境. 恰是那"红楼一梦"的境界。 .
注:钱绍武用了"苍茫"这一审美范畴说明他在《曹雪芹头像》创作中的艺术追求, 他说自己是依据了《红楼梦》, 力图使作品"产生一种暗示性和模糊性" 从而体现出曹雪芹无限丰富的思想.“苍茫”、避实就虚、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用之于绘画比较容易解决,而用之于雕塑则比较少见。模糊起来,是为使表现对象的精神世界更清晰、更深刻、更动人,对于表现“红楼一梦”的主人曹雪芹则是最恰当、最聪明的选择。创作用心之细密处,钱绍武自已有一段说明,他在文章中引用弘一法师李叔同临出家前写的一首诗:“天外斜阳一抹红,蛤蟆岭下几秋风,将军已死圆圆老,尽在书生倦眼中”说:“这‘倦眼’二字对我创作曹雪芹像的眼睛有很大启发,曹雪芹的各种悲欢离合都含在其中。你看这对‘倦眼’,这左眼你远远地看,完全是好几层眼皮都拉下来,甚至有点泪水的感觉,但是只有那么一点点实,传达了曹雪芹一辈子的坎坷,沉浸在一种极其悲痛的感觉中。《曹雪芹青铜头像》形象的产生是作者对于曹雪芹生平和对《红楼梦》书中情境的综合把握的印象。一种真中的幻,幻中的真,大梦之后过人的清醒。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展版附版 (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