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雕刻:徐云飞
直径90mm 黄铜上色
发行数量:3000枚
正图:上海造币有限公司老大楼、鹤云图及主题文字
背图:《飞龙在天》抽象浪花90字样图
铸造:上海造币厂
市场参考价:2000元,我的售价1380,包快递,只有一枚,电话确认,13524796188
正面图案为《百鹤祝寿》图。由九只象征祥瑞的仙鹤萦绕在厂大楼两侧,鹤是长寿鸟,与贺谐音,意表“鹤寿千年”。鹤也是高贵、清廉的象征,九的数字意表90年。九十年历史的大楼是上币的标志建筑,大楼前由一枚枚钱币编织成“水”的形态,喻“水”为“钱”。周边祥云萦绕,首尾相继,连绵不绝。背景为升腾普照之太阳,表明企业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背面图案为《飞龙在天》图。一片历经沧桑的水浪,幻化出一条飞腾的巨龙,书写了一个铿锵的“90”。比喻上海造币历经90年的积淀和发展,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喜逢盛世,为国铸币,泽惠天下万民。此面包含了水、龙、90等具体的形态,也饱含了企业上升之态势。
上海造币厂前身是民国9年(1920年)3月20日经北洋政府核准筹建的。当时上海金融界鉴于各省铸造的银圆,同面额银圆重量、成色不一,不能相互流通,再加洋厘涨落不定,在使用、计算、找补上极为困难。为立统一币制,建立本国币制信誉,集议呈文设立上海造币厂。筹备处设在上海香港路 3 号,聘美国人赫维特为总技师,勘定小沙渡苏州河北岸(现厂址)为厂基,仿美国费城造币厂式样建造厂房,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银圆40万枚。建设资金由厂方直接向上海中华银团借款,政府以盐余作担保。基建按合同规定一年后竣工,由于工程超支很多,借款不足,再次向中华银团商借未成,债务无从偿还,北洋政府财政部遂于民国13年(1924年)8月下令裁撤筹备处。
民国16年(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为铸造国币,统一币制,重新恢复筹建。民国 17 年(1927年)财政部通令各省造币厂停铸,集权财政部,将上币厂更名为中央造币厂,并成立监理委员会,负责清理上币厂在筹备期间之债务。民国19年(1930年)债务清理完毕,厂房建造、设备安装和各项配套工程陆续竣工。民国21年(1932年)正值筹备开铸之际,上海爆发“一.二八”抗日战争,厂事又告停顿。民国22年(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废两改元”,于是3月l日正式开铸银圆,至民国24年(1935年)政府颁布辅币条例,改铸辅币。直至民国27年(1938 年)“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后停铸,生产了5年多时间。抗战期间,厂址被日军侵占,用作械弹仓库,工厂被迫内迁。中央造币厂在重庆设立办事处,相继在武昌、成都、桂林、兰州、昆明设立分厂。由于物价飞涨,法币贬值,辅币成本超过面值,各分厂辅币生产不久即告停顿,均赖其它产品维持生计。抗战胜利后,各地分厂先后结束。民国35年(1946年)3月10日接收上海中央造币厂,经两年筹划整修,于民国37年(1948年)10月10日恢复铸币。当时上海已临近解放,物价暴涨,货币贬值,造币生产处于半停工状态。民国38年(194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密令中央造币厂迁往台湾,遂于5月16日、5月18日将重要物资、档案运往台湾,主要技术员工亦随同去台湾。
在解放前的29年中,工厂筹建13年,抗战内迁8年,复厂2年,前后仅断续生产6年,主要生产技术均依赖国外,进步缓慢,压印所用原模,由意大利人“乔奇”雕刻,印模由美国费城造币厂制造,纯镍辅币坯饼从奥地利、美国进口。
1949年5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金融处派军代表接管中央造币厂,更厂名为人民造币厂。同年8月,人民造币厂奉命结束,建立保管委员会,处理善后事宜。
上海造币厂大事记
民国9年(1920年)
2月,上海金融界呈文北洋政府财政部,提议在上海筹建造币厂,铸造新币,统一币制。
3月20日,币制局第205号指令,正式启用上海造币厂筹备处印章。于上海香港路3号成立筹备处,24日开始办公。
3月,财政部币制局第5号通令:奉大总统批准,筹建上海造币厂,派钟文耀为厂长,张德熏为会办。
是年厂方向上海中华银团商借250万元,由银团代募国库券作开办基金。勘定厂址,位于沪西小沙渡苏州河对岸,占地65285平方米。聘请美国人赫维特为总技师,负责工程事宜。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银圆 40 万枚。通和洋行设计厂房。
民国10年(1921年)
9月5日,建厂工程开标,姚新记营造厂承建厂房,全厂建筑费为白银 443 752 两, 10月24日签订合同。机器设备由茂生洋行华昌公司负责订购。
民国11年(1922年)
是年钟文耀辞职,萨福懋继任厂长,继续办理筹建事宜。
厂房工程陆续竣工,订购机器亦相继运到,但由于土建工程超预算甚多,加之借款实收不足,到沪机器设备无款交付,不能提取,筹建工作陷于停顿。
民国,13年(1924年)萨福懋辞职,罗鸿年继任厂长,与中华银团续商借款,未成。财政部以借款既未成立,债务无从清偿,厂内开支甚巨为由,下令裁撤筹备处行政机构,厂房、机器设备交上海银行公会暂行保管,文件交财政部保存。总技师赫维特亦以合同期满解约回国。罗鸿年辞职,朱有济继任厂长,继续与中华银团商洽借款,因条件未谈妥又告终止。
民国16年(1927年)
国民政府财政部核准恢复上海造币厂筹备工作,委派唐寿民为厂长。
民国17年(1928年)
1月,唐寿民辞职,郭标接任厂长,复聘前总技师赫维特回厂。
11月1日,为统一币制,上海造币厂更名为中央造币厂。
民国 18 年(1929 年)
2月1日,成立中央造币厂监理委员会,负责旧债清理偿还、厂屋点收、机器提运安装等。
民国19 年(1930年)
4 月17日,厂房建造、设备安装竣工,招待到厂参观的中外记者,并赠送落成竣工镀金纪念章1枚,正面为孙中山头像,背面为帆船。
6月,债务清理完毕,监理委员会撤销。
民国 21年(1932 年)
1月,郭标病缺,徐寄癫接任厂长。适值闸北战祸,厂事陷于停顿。
7月,徐寄癫辞职,财政部长特命副厂长韦宪章部署开铸工作。郭承恩继任厂长。财政部派美籍总技师赫维特率同技师温宗禹、钟望荣、黄福祥 3 人赴美国费城造币厂考察。
民国22年(1933年)
3月1日,依政府颁布之银本位币铸造条例中央造币厂正式开铸银圆。开始铸造的银圆正面为孙中山像,版面为21年版,背面为一双帆船上有三鸟及船头有太阳,铸成后因舆论反应,背面三鸟及太阳有葬征日本及飞机之嫌而取消重作修正。经修正后,正面为孙中山头像,背面为帜船,背面删去三鸟及太阳,并更改版面22年版,直径 40毫米(简称船洋),大量生产,每枚重26.6971克,含银88 %。
4月,郭承恩辞职,卢学溥继任厂长。美籍总技师赫维特解约回国,另聘美国造币专家葛莱德博士为技术顾问。在葛莱德到厂前由副厂长韦宪章代理总技师职务。
5月,财政部为审查中央造币厂铸造质量及厂务,聘请金融界知名人士 41 人,组成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对所铸银圆、银条的成色和重量逐批抽查,经化验复核,确实符合法定公差,核准出具产品合格证书,凭此出厂,交中央银行发行。民国31年(1942年)1月,审查委员会奉命撤销。
9月,应中外银钱业收解便利需要,铸造含银成色99 .9%的甲种厂条和含银88%的乙种厂条(厂条即银条,下同。每条含银本位币1000元重量), 前后共生产甲种厂条3621条,乙种厂条59990条。厂条重量与银圆1000枚所含银相等。
民国 24 年( 1935 年)
下半年实行法币政策后,不再铸造并改印纸币。1933年至1935年共铸造解缴银圆14739.5万枚。注:有资料说其中三鳥币生产约226万枚,回收约220万枚,22年版4.640万枚,23年版9.874万枚。
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政策,定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钞票为法币,原有银本位币禁止流通,厂条仍继续铸造,并颁布辅币条例,开始整顿辅币。
民国 25 年( 1936 年)
1月,逐步停止铸造银圆,按辅币条例铸造二十分、拾分、伍分3种镍分币,同时铸造一分、半分两种铜质辅币。
其规格:二十分镍币,图案正面孙中山像,年号民国25年,背面布币图、面值,直径24毫米,重量6克,材质纯镍。
拾分镍币,图案、年号、材质同二十分币,直21毫米,重量4.5克。
伍分镍币,图案、年号、材质同二十分币,直径17毫米,重量3克。
当时镍原料国内无生产条件,因此镍片、坯饼及部分成品均向美国和奥地利厂商订购,其成品背面古钱图案下有“A”字标记者即为奥制镍分币。部分镍饼向美国斯克威公司订购。坯饼来厂后由中央造币厂压印成镍分币。抗日战争期间,在武昌、成都、桂林、兰州、昆明等地相继设立分厂,继续生产镍分币。
民国 26年( 1937 年)
4月,陈行辞去厂长职务,席德柄任厂长。
7月6日,向租界区租用栈地存放镍饼、镍币、电解铜及文卷簿册。
8月13日,“八?一三”抗战爆发当日上午 10 时停止铸币。
8月14日,在上海古拔路(现富民路)设中央造币厂临时办事处,处理人员遣散,设备物料运往武昌。民国27年(1938年)5月,临时办事处改为运输保管组。
8月,奉命派员赴武昌,接收前武昌造币厂的厂房机器设备。
9月1日,成立武昌分厂。
10月27日,中央造币厂厂区被侵华日军侵占。
10月,由于抗战,交通受阻,设备物料无法运往内地,奉命在香港设立中央造币厂临时办事处,以便经香港运往内地。
11月,奉财政部令,接收成都造币厂,成立成都分厂(1945年11月,分厂结束,改为保管处)。
12月,中央造币厂798 名工人,除派赴武昌分厂330 工外,其余均遣散。
民国27年(1938 年)
3月,财政部令中央造币厂将一部分机器运往桂林。
4月,财政部在甘肃造币厂旧址筹设中央造币厂兰州分厂,派甘肃省财政厅长梁敬淳兼任分厂筹备主任。同年11月l日,兰州分厂正式成立。
5 月,成立桂林分厂。香港临时办事处结束,改为运输采办组。另在汉口设立中央造币厂办事处。
8月,汉口办事处迁移重庆,设立中央造币厂重庆办事处。
民国28年(1939 年)
5月,财政部长孔祥熙指令中央造币厂,将重庆办事处移设昆明,仍在渝市酌留少数负责人承办重要公务。
8月14日,为在沪筹铸铝质辅币,密令成都分厂技士董益谦雕刻原模一对。
11月10日,奉财政部令,接收原云南铜币厂,改名昆明分厂。
民国29年(1940年)
1月29日中央银行和中央造币厂委托上海银行公会出面与在沪美商北极公司正式签订印铸铝质辅币合同。
2月24日,开铸铝质辅币。
3月 1日,中央造币厂昆明办事处迁移重庆。
是年,政府公布修正辅币条例,减轻单枚分币重量,改变合金成份,铸造二十分、拾分、伍分3种铜锌镍合金分币,贰分、壹分两种铜锌合金分币,又加铸五十分铜锌镍合金分币。合金含镍的坯饼仍系国外厂商提供。铜币从原料到压印成品全过程均由中央造币厂自行解决。抗战初期,设在上海租界内的办事处还曾委托上海美商北极公司代铸伍分、壹分铝分币两种,以应当时市场急需。各分厂铸币时间很短,主要由于各地物价飞涨,铸币成本超过面值,市场对分币需要减少,经财政部核准,陆续停铸。
铜、铝分币规格为
壹分铜币图案正面国民党党徽,年号民国25年,背面布币图、面值。直径 26 毫米,重量6.5克,材质铜95 %,锌4 %,锡 1%。
半分铜币图案、年号、材质同壹分币,直径 20毫米,重量3.5克。
贰分铜币图同壹分币,年号民国29年,直径18.5毫米,重量2克,材质铜65 %,锌35% 。
另外一种壹分铜币、图案、年号、材质同贰分币,直径15毫米,重量1.5克。
拾分铜币图案正面孙中山像,年号民国29年,背面布币图面值、直径21毫米,重量3克,材质55 %,镍18%,锌 27%。
伍分铜币图案、材质同拾分币,年号民国30年,直径17毫米,重量2克。
伍拾分铜币(半圆)图案同拾分币,年号民国31年,直径28毫米,重量9 克,材质铜75%,镍18%,锌7%。
二十分铜币图案,年号、材质同伍拾分币,直径24毫米,重量5克。
伍分铝币图案正面面值,年号民国29年,背面布币图、直径20毫米,重量1.12克,材质纯铝。
壹分铝币图案、年号、材质同伍分币,直径16毫米,重量0.66克。
民国30年(1941年)
12月8日,中央造币厂上海运输保管组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被迫停顿,民国31年(1942 年)6月结束。
民国 33 年( 1944 年)
6月22日,席德柄辞职,乔晋梁接任厂长。
民国34年(1945年)
8月,乔晋梁辞职。
9月24日,中央造币厂由侵华日军移交给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接收(日军侵占期间为械弹仓库)。中央造币厂重庆办事处准备来沪办理接收事宜。
9月,韦宪章接任厂长。
12月22日,财政部特派员指令中央造币厂接收员:中央造币厂被日军侵占的房屋仓库,现为海军司令部封存的,应请海军司令部将械弹迅速搬出,将所封存的房屋仓库交还给中央造币厂。
民国 35 年(1946 年)
3月10日,中央造币厂接收人员进驻厂内办公。
3月21日,重庆办事处第一批复厂工作人员 22 人离渝赴沪。
4月9日,中央造币厂成立上海复厂筹备处,着手复厂事宜。
4 月下旬,完成熔铸杂银各项准备工作,第一批伪华兴银行 90 余万两杂银开始熔铸。
6 月1日,中央造币厂重庆办事处迁沪办公,中央造币厂正式复厂。
10,月开始复工,经营副业,熔炼银、铜,轧制铜皮。
民国36年(1947 年)
2月10日,代中央银行熔铸99%成色10两金条。
4月,中央造币厂奉命接收沈阳造币厂,改厂名为中央造币厂沈阳保管处。民国37年(1948年)5月保管处人员撤回上海,所有厂房机器及一切公共事务,由辽安区税务局沈阳分局代管。
民国37年(1948年)
10月10日,中央造币厂在沪恢复铸币生产,上午举行开工仪式,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和副总裁刘攻芸、陈行以及钱币司长王抚洲参加开工典礼。
民国38年(1949年)
4月25日,厂长韦宪章向财政部呈送摺呈,称上海市区已接近前线(解放战争),请示中央造币厂的去从事宜。4 月 27 日,又向部呈送摺呈,再次请示应变事宜。
5月5日,财政部就中央造币厂4月25日、4月27 日摺呈核示厂迁台湾。
5月上旬,中共华东局决定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以陈毅为主任、粟裕为副主任;在军管会之下设立财经接管委员会,下辖财政、金融、敌产管理等15个处。(注:《接管上海》上卷,第50页。)
5月16日,机件物资分海、陆两路发运。海运由民生实业公司民众轮和上海海关的灯塔舰承装去台湾。陆运部分机器被解放军截获,扣押在海南岛,由海口人民银行保管,于 1954年通知上海造币厂,厂派材料科员前往海南岛运回。
5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金融处(后改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发行分处)派军代表陈镇泰、王振扬等人接管中央造币厂, 改为人民造币厂。
6月7日,中共华东局决定复工铸币,利用接管时库存的原料和半成品,生产银圆(袁大头)11天,支援解放大西南。
6月30日,韦宪章奉国民政府令,由广州飞往成都,筹备造币。
7月底,中共军管会金融处接收黄金23731.251两、白银365802两、珠宝10件、银元3箱3143722枚、美钞164583.41元、英镑160镑2先令、港币42932元、其他外币237409084元、杂项硬币44911斤45343759枚、金圆券2199957987万元。接收的有价证券统计为:黄金22737.2两、银元1611220枚、美钞37449942.8元、英镑1082507镑、港币281155元、金圆券1353642万元、法币237万元、外币50万元。(注:物资清理委员会统计组:《上海市接收主要物资分类统计表》(1949年7月),上海市军管会档案,B1-1-1850)
8月1日,国民政府在成都开铸银圆(船洋)。同月,上海人民政府奉命结束人民造币厂,成立保管委员会,安置员工和处理设备物资。 1950年保管委员会撤销。
12月8日,成都解放前夕,国民党停铸银圆(船洋)。
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始建于1920年3月20日,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
长期以来,凭借雄厚的生产实力,精湛的技术工艺,上乘的产品质量,上海造币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纪念币深受国内外钱币爱好者欢迎。其中,1983年版熊猫金币,荣获1985年度世界最佳金币奖;熊猫系列金币荣获1986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的“金杯奖”;“申奥银币”、“奥运金银币”等产品突破传统制作模式,以其独具匠心的设计,一面市就广受世人青睐。
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为政府机关、企业和团体制作各类金银纪念章产品,为国内外各重大赛事制作各类奖牌,标有“上币”注册商标的各类产品以其题材广泛、设计新颖、工艺精良、质量保证、信誉卓著而闻名国内外。
自1990年以来,上海造币有限公司连续被列入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
2002年,企业通过ISO9001:2000、0HSAS18001、ISO14001三大体系国际认证。
2003年企业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 “重合同、守信用”证书,是上海市合同信用等级“AAA”级企业。“上币”商标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2006年企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07年企业被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 “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